出水量小的水井补救,核心是 “先低成本疏通,再针对性扩容 / 补源”,优先解决堵塞问题,再根据地质和钻井情况调整,避免盲目施工。
彻底洗井疏通:用高压水流洗井、空气洗井或化学洗井液(如柠檬酸溶液),清除滤水管和含水层的泥沙、水垢、生物黏膜堵塞,恢复水流通道。
清理井内淤积:若井底有大量泥沙沉积,用吸砂泵抽出淤积物,避免掩埋滤水管进水口,提升进水效率。
检查并修复井壁 / 套管:若井壁坍塌、套管破损,用专业工具修补或更换局部套管,防止泥沙涌入堵塞,同时避免地下水流失。
加深钻井:若确认未触及深层富水含水层,向下加深钻进,穿透隔水层到达更厚、透水性更好的含水层,补充水源。
延长或更换滤水管:在含水层分布区域加长滤水管,或更换孔径、开孔率更合理的滤水管,增加井水与含水层的接触面积。
优化滤料填充:取出原有不合格滤料,重新填充级配合理的石英砂滤料,确保滤料既能挡沙,又能减少水流阻力。
调整抽水设备:更换扬程、流量匹配的水泵,避免小泵低效抽水或大泵过度抽水;将水泵位置调整至稳定水位以下,确保进水充足。
定期维护:每半年至一年洗井一次,避免堵塞问题累积;抽水时避免长时间空抽,防止损坏设备和井壁。
控制开采量:采用间歇抽水模式,给地下水补给留出时间,避免水位持续下降导致出水量衰减。
排查周边影响:若附近有其他钻井过度抽水,可协调调整开采时间;避免地表污染物渗透,保护地下水环境。